薛觉先
粤剧表演艺术家。
顺德龙江镇十三坊人。原名作梅。别号平恺。小时常跟母亲看粤剧,成了个“小戏迷”,10岁左右,青年话剧团吸收他当童角,让他参加“做人难”、“伤心话”等揭露社会黑暗剧目的演出。早年肄业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五四运动时,曾以“佛岸少年”笔名写文章宣传爱国思想。1922年,经由姐夫新少华介绍进入“环球乐”粤剧团,跟随著名演员朱次伯跑龙套,他刻苦用功,接受力特强,模仿朱次伯惟妙惟肖,深受朱次伯赏识。那时候,粤剧在演出前,照例有一场“文明新戏”,薛觉先负起自编自演的任务。后,朱次伯在广州遇刺身亡,“环球乐”因此解体,薛觉先先到“人寿年”后到“梨园乐”,日演丑生,夜演小生。31岁时,在《三伯爵移居》中耍出“飞鞭自回”的绝招,一鸣惊人。走红了的薛觉先的安全受到黑社会势力的威胁,1925年化名章非,在上海组织“非非影片公司”,自任经理兼导演,与粤剧女演员、日后为发妻的唐雪卿分演主角,拍成无声影片《浪蝶》,与靓少佳合演排场戏《唐龙光拦路抢婚》,深受观众欢迎。在上海的广泛接触中,他发现京剧技艺精湛,曾对人说:“今日的戏剧艺术,应随时代同行并进,才不致落伍泯灭,”于是下决心学习京剧艺术。1929年返回广州,时值“大罗天”粤剧团改组,他应邀加入,并任班主,改名为“觉先声”,此后,他致力粤剧改革,首先从制度入手,明确取消“师约制”、打破“红船”陋规,给演员以充分的人身自由;并在演出时,制止小贩叫卖,严禁人员随意出入,以保证良好的秩序。接着,整顿台风,废弃提纲戏,杜绝“爆肚”、“吞生蛇”以及“饮场”、换垫“等现象,要求排演忠于台本,唱做念打都不得更动。更重要的,是他对粤剧艺术的全面革新,腔调方面,借鉴京剧婉转和谐的唱腔,吸收江浙剧小曲及时代流行曲轻快流畅的长处,创造出一种字正腔圆,韵味浓郁,节奏感强、善于表达情意的“薛腔”,乐器方面,他在“五架头”中式乐器中,加进小提琴、吐林必、瑟士风、吉他等西洋乐器及京剧锣鼓,组成“中西合璧”的音响,使音色丰富、厚实。表演方面,他融合京剧的武功、身段、舞美等技艺,开创了“北派”的开打场面。此外,美术、灯光、布景、服装、化装、道具、长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同时他第一个把粤剧搬上银幕,扩大了粤剧的普及面。由于他的大胆革新,成果卓著,名声大振,赢得了“粤剧伶王”、“万能老倌”、以及“一代宗师”的称誉。并被英国伦敦“国际哲学科学艺术学会”聘为会员。日本侵占香港,薛觉先未及走避,内心十分苦闷。五月初,逃离香港,到达湛江,即登报声明:前受日寇束缚滞留香港,现脱离虎口,将全力为国家服务。日寇见报大怒,即派便衣宪兵前往绑架,幸得爱国船员帮助,转入内地,继续以“觉先声”名义在广西玉林、梧州、贵县、桂林、柳州等地演出,将所得除伙食费外,全部捐作抗战费用。1954年,由港回穗,受到党的重视和人民的爱戴,先后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广州粤剧工作团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他除参加演出外,还积极从事粤剧改革工作。擅演剧目有《梅知府》、《姑缘嫂劫》、《王昭君》、《范蠡访西施》、《胡不归》、《宝玉哭晴雯》、《闯王进京》、《宝玉怨婚》、《龟山起祸》等。1956年10月31日晚,脑溢血病突发,仍坚持把“花染状元红”演完,后送医院抢救不治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