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侠怀
粤剧表演名家。
廖侠怀父母早丧,十二三岁便离乡到广州濠畔街鞋店当学徒,后又转卖报纸。从小酷爱粤剧,经常跑到附近的海珠戏院想去看戏。20岁左右他被名小武靓元亨收为徒弟之后,被着力培养为丑生,艺名“新蛇仔”。当时有名的男花旦陈非侬相当看好他,于是向广州“梨园乐班”大力推荐。上世纪20年代后期,“梨园乐班”订廖回国当第二丑生,改艺名为廖侠怀,然而“梨园乐班”的班主和名演员,一看廖侠怀衣冠不整,其貌不扬,顿时大失所望。班主当面嘲讽:“怎么订一个潮州柑回来?”众人一看廖脸上的坑坑洼洼,果然很像潮州柑,于是哄堂大笑。随后,他在这个戏班中坐了两年冷板凳。
就在这时,马师曾的“大罗天班”红极一时,马与廖有师兄弟之谊,廖侠怀与“梨园乐班”的合同期一满,马师曾就把师弟请来当第二丑生。在《贼王子》一剧中,廖侠怀演一个黑人王子,曲词诉说了黑人王子被巴格达窃贼偷了飞毡时的彷徨心情,他精心设计了一段“中板”和“滚花”——这段唱腔成为后来“廖腔”的雏形——由于节奏爽朗、顿挫分明、行腔流畅而又滑稽诙谐,马上引起行内外的广泛注目。随后“新景象”班订他当正印丑生,与薛觉先合作。在《今宵重见月团圆》一剧中,他扮演了一个侠义黑人,得到观众格外的喜爱。从此以后他进入了名角之列,成为长期领衔演出的“大老倌”。他编演了一批独具风格的喜剧,还创造了风味新颖的廖腔,其特点是节奏明快且一气呵成,附加字多,但吐字清晰、抑扬顿挫而妙趣横生。登上了四大丑生的前列。
廖侠怀继承了前辈名丑的艺术特色,并加以丰富,发展成为别具一格的廖派艺术,饮誉省港达20年之久,被公认为丑行中的“千面笑匠”。他对男、女、老、少、跛、盲、哑、矮,诸般角色样样皆能,式式皆精,演男角当然不在话下,反串女角亦非常出色。他演过慈禧太后、《西厢记》的红娘、《花染状元红》的四姐以及《穆桂英》中的穆瓜,身段台步酷似小脚女人,仪态眼神宛若古代妇女,是全行无人不服的女丑。他能演老态龙钟的公公,也能演《冰山火线》中的娃娃大飘,还能把残废人的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如《双料龟公》中的跛子,《本地状元》中的麻风病人,《哑仔卖胭脂》中的哑仔,《武松》中的武大郎,都演得精细入微,形神俱备。
廖侠怀生平不喝酒,不抽烟,不赌钱,不好色,生活严谨,有“廖圣人”之雅号。同时又有三大爱好:爱看书,爱看戏,爱逛街。1952年5月,廖侠怀因患喉癌治疗无效,在香港逝世,年仅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