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仁
民国著名外交家,新闻工作者。
祖籍顺德,生于牙买加。1899年在伦敦当律师,结识了孙中山,1913年回国任交通部法律顾问、英文《京报》总编辑。1917年因揭露段祺瑞与日本的借款密约遭逮捕。出狱后到广东参加护法军政府,任邮务监督、航空局长。1919年任中国代表团团员出席“巴黎和会”,代表中国提出废除“二十一条”。1922年起任孙中山外事顾问、英文秘书,孙病危时,为其起草致苏联书。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在收回汉口英国租界一事中做出很大努力。后反对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旅居欧洲。1931年回国,被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先后任广州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主张抗日。1933年参加福州事变,任福建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后流亡巴黎。1938回香港参加抗日活动,香港沦陷时被日军拘禁押解到上海,多次拒绝参加汪伪政府。后在上海病逝。
陈友仁还是一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曾担位《京报》的主编。他撰写的新闻社论严格依据事实,力求客观公正,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积极宣传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时,梁启超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谴责揭发袁世凯,但除了《京报》无人敢登这篇文章,文章在《京报》发表后,影响很大,全国声讨袁世凯的呼声越来越大,袁世凯最后郁郁而终。《京报》就是陈友仁自己的言论阵地。孙中山在上面也发表过一封信,他对陈友仁说过:“办报纸办得好,就等于十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