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拾趣

返回列表
李广海与黄少强
  字号:【  
  《赠广海》一诗,是被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称为“大弟子”、“特立独行之士”的民间画家黄少强于1942年初写给好友李广海的。诗文长240字,之前还有一段序言:
  辛巳小除赋五言长古二百四十字一章,更媵上七绝一首以奉广海吾兄先生大雅之教,颠沛流离中无韵可检,口占手写谬误自多,而岁早云暮,风雨凄其,墨凝手僵,病起腕弱正恐书不成字耳。
  广海大国手。小隐为良医。殊能精跌打。令誉早交驰。
  功业比良相。济世能匡时。党国闻人众。乡邦咸仰之。
  我本穷措大。质朴殊无辞。乃竟叨交末。欢怀不自持。
  忆昔同车候。附骥时有期。殷勤邀款语。相敬日迟迟。
  峰烟忽以起。避地海之涯。一别三四稔。刻骨长相思。
  金戈忽动地。举世又流离。艰苦信难言。惊魂不可支。
  有子名阿禹。踪迹无由知。一月始归来。双足步难移。
  病院仓皇日。奔避屈其肢。千山复万水。扶返殊凄其。
  佛地得重来。光景犹依稀。喜稔故人健。我命如悬丝。
  欲谒病逾月。修书意欲飞。山妻代趋拜。挈子就神奇。
  仰仗仁心术。判症教无疑。知我在患难。慷慨犹有词。
  柔肠兼侠骨。教我岂无诗。小除写将去。腕弱字多欹。
  这首诗记录了两位佛山历史名人的友情,它背后有一段两位名人相知交往的故事。怀着对两位历史名人的敬仰,也为了弄清这个故事始末,在阳光明媚的初夏,我叩开了广州西关和平路一栋旧式小楼,访问了耄耋老人李家裕先生。
  李家裕是岭南跌打名医李广海的儿子,他继承父业,也是广州市名老中医,数年前从广州荔湾区骨伤科医院退休。老人亲切谦和,思维清晰,只是耳朵有点背。对于不速之客的来访毫不介意,一望而知是位富有学识的长者。我表明了来意,老人微微点头,招呼我坐下,稍后他示意我协助他从一个箱子里翻出一个卷轴。谈话就从李家裕的这幅书法长卷开始,老人为我展开这幅长卷,丰筋秀骨的行楷写的是一首长达240字的五言古诗,题目是“赠广海”。老人说,这是他多年前抄录的,一方面是借书法健身怡情,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怀念。我急不及待地赶紧把长诗的内容抄录下来。待我抄了一大半,李家裕老人就开始了他不紧不慢的叙述。下面是老人叙述的内容。
  1938年,广州沦陷,国破家亡之际,省城大部份文学艺术界人士都逃难到香港。李广海先生特别敬重这些在抗日救亡中以画笔作刀枪,唤醒民众救国图存的朋友。由于志趣相投,他结识了不少文学艺术界朋友,比如石湾陶塑艺术大师刘传,粤剧名家马师曾、何非凡,还有岭南派人物画家黄少强等人。眼前这首五言古诗就是黄少强1942年写赠李广海先生的。
  事情要从他们的相遇、相识谈起。黄少强也是佛山人,早在1926年已经在佛山精武会的主持下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与当时许多大名家或以山水风光入画或以风花雪月为题材迥异,黄少强绘画艺术的最大特点是以民间疾苦为题材,盲者、乞丐、啼饥、号寒、难民、农夫、小贩等是他入画的主要素材,因此当时在佛山就颇为引人注目。李广海在省港澳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是享有盛誉的跌打名医,他对待病人和所有求医者,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人,尤其对待贫苦大众,施医赠药是常有的事,对待那些因偷窃或打架而伤的求医者,更是本着医者父母心地去为他们疗伤外,更教以做人的道理。李广海医德方面良好的口碑,令黄少强颇为敬仰。两位在各自事业上已有一番成就的佛山人此时并未认识。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几年,那时候,李广海会不时抽空到省城走走,他去了解岭南中医药在省城的发展空间,他规划着把祖传的医术弘扬扩展到省城。黄少强也有心把他的民间画艺事业进一步发展,他计划在广州创立民间画馆。
  那年代,从佛山到广州都是乘坐佛山至石围塘的火车,然后再乘渡江轮船到西濠口码头上岸。一次,李广海乘车到广州,快到石围塘站了,人们都纷纷靠近车门口,以便赶上第一批乘搭过江渡船。一位挑着箩筐的农妇,她箩筐的绳子挂在了车门口的扶手上,被后面上来的人挤倒摔伤了,人们纷纷从她身旁走过,这时,穿一身洁净企领对襟唐装的李广海走过来,扶起受伤农妇问:“伤哪里了?”农妇痛苦地指指脚踝,李广海把她扶到路旁一块石头上坐下,在她的脚踝上推拿两下,她站起来试着走几下高兴地说,不痛了,真谢谢你啊!这情景同车的黄少强都看到了。
  又有一次,在西濠口码头上岸后,旅客都赶路去了,只有一位身材略显瘦削,一身灰布长衫的男子站在码头边上,他在一张纸片上写着什么,一阵风吹来,纸片飞到了李广海面前,他抓住了一看,是一页速写,草草几笔,码头上一个正在叫卖的小贩跃然纸上。他把纸片递回给长衫男子,两人目光相遇,不觉一愣,李广海注视着对方,蓬乱的头发下一双忧郁的眼神,似曾相识又不曾相识,很快,两双手握在一起,“你是广海兄?!”“你是黄先生?!”或许医术与艺术本有相通之处,又或许关注民生与关心民间疾苦的共同志向使他们相识恨晚。从此他们成为至交好友。曾经多次,他们在广佛旅程中评说着社会与民生。
  1938年广州佛山相继沦陷,黄少强举家避难香港,从此峰烟阻隔,一别三四年。1941年12月25日,是香港人难忘的“黑色圣诞”,乌云盖天,烟雾笼罩了整个香港,这一天香港也陷入了日本人手上。黄少强不得不筹措着携家带口返回佛山,但是他的儿子病在荔枝角医院,敌机一天轰炸数次,炮声盈耳,道路戒严。香港政府派出十字车到荔枝角医院把病员转移去九华医院,在转移过程中,由于手术后体弱不堪的黄少强儿子被争先逃命的人群推倒扭伤了脚,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雪上再加霜。几经磨难,穷愁潦倒的黄少强带着家人回到佛山的时候已是囊空如洗。抱着奄奄病体,带着扭伤脚骨“双足步难移”的儿子,黄少强首先想到的是好友李广海,患难更见真情,李广海以他一贯的仁心医术,医好了黄少强的儿子,安慰黄少强好好调养身子,以便在画艺上培养人才。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李广海给予黄少强的关怀与援助,使他由衷感激。当然,“秀才人情纸一张”,他只能以画以诗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所以他在五言古诗后又补上七绝一首:
  一纸人情何太薄,寸心唯有故交知。
  残冬客舍多风雪,呵冻为君献小诗。
  这就是五言古诗背后两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华康道13号 邮编:528315 电话:0757-28330897 E-mail:fsmuseum@126.com
粤ICP备05076851号 Copyrights @ 2018 foshanmuse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200号

Copyright © 2018 佛山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