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瓶
中国古代帝王对有功之臣实行封赏制度由来已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赏赐物,除通常的赏赐土地、人口、屋宇外,还赏赐青铜、黄金、白银、丝织品、奇珍异宝等价值不菲之物。
到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烧造相当成熟,特别是两代御厂所烧造的瓷器以及当时官搭民烧的钦限器,更是与黄金同价。雍正六年(1728),唐英到景德镇管理御厂窑务后, 陶瓷工艺技术有了极大发展。器物装饰除常见的图案纹饰外,较多使用花卉图案, 以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的图案更为普遍。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造型、纹饰的不断创新,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雍正朝景德镇瓷业达到鼎盛时代,于是景德镇青花瓷器便顺理成章地被皇帝选为赏赐用品。
《雍正记事杂录》正式记载雍正时期生产一种专门作为赏赐之用的“赏瓶”,这种瓶式造型庄重,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腹部为缠枝“莲”纹,取其“清(青)廉(莲)之意”。统治者既把赏瓶作为一种有很高价值的物件赐与有功之臣,也是作为提醒官员为官清廉的警示物。
雍正赏瓶传世甚少,乾隆后每朝相袭,传世较多,现藏佛山市博物馆的一件嘉庆青花赏瓶, 纹饰共分10 层,包括海浪纹、如意纹、蕉叶纹、回纹、缠枝勾莲纹、弦纹、莲瓣纹、卷草纹等,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 3 行 6 字印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