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联故事——补鞋能智对下联
凤形涌出三尊地,龙势生成一洞天
位于佛山中心的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正门处悬挂着由明朝户部尚书李待问书写的这副对联。
明朝年间,祖庙大修。李待问欲为祖庙撰写对联,于是写下上联:“凤形涌出三尊地。”讲述了佛山得名的故事。凤形,指佛山,因为佛山地形似凤,所以用“凤形”指喻佛山。佛山原名季华乡,相传东晋隆安二年( 398 )年,西域憎人达毗耶舍来佛山塔坡岗搭茅屋讲经,到唐代贞观二年( 628 ),本地人在塔坡岗挖出晋代僧人留下的三尊小铜佛像,于是建庙供奉,从此季华乡就改名为佛山。
写出上联后,李待问怎样也想不到合适的下联,于是在祖庙门前张贴告示,以重金征集下联,众多读书人都跃跃欲试,但几周过去了,都未能交出合适的下联。
当时,祖庙门前是热闹的街市,聚集了各种行当买卖。一群补鞋匠长期在此设摊为生,但却常常遭到衙门的驱赶。补鞋匠中有一位名叫补鞋能,平日爱好读书写字,他的伙伴怂恿说:“补鞋能,你要能把下联给对出来,就能为大伙出口气,别人就再不敢小看咱们了。”补鞋能一听,心想:“是啊,我怎么不试一试呢。”他来到告示前,仔细琢磨着,周围的人都取笑他:“难道凭你一个补鞋匠也能对出好的下联不成 ?” 他想 , 上联以佛山地形和地名典故为题材 , 下联能以祖庙 ---- 佛山神权与政权集中之地为题材就再合适不过了 . 这一天 , 他茶饭不思 , 潜心思考下联 , 终于想出了下联:“龙势生成一洞天。”
第二天一早,他将下联交到了李待向手上。李待向一看,拍案叫绝,说道:“这个下联太好了。龙势,指喻祖庙,表现了祖庙神秘而威严的气势;洞天,指道教中的圣地,正符合北帝是道教之神的说法。上下联一合,意境与形制都十分工整。”之后,补鞋能拒绝了酬金,却提出了允许补鞋匠在祖庙门前设摊的要求,李待问欣然答应。
自此,这副对联就挂在了祖庙的正门。补鞋能的故事也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