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资讯

返回列表
佛山味,全国品!佛山非遗登上央视《匠人匠心》栏目
发布时间:2021-01-08   字号:【  

  1月1日晚21:33,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剪纸、南海金箔等非遗项目登上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之《匠人匠心》栏目,非遗传承人刘钟萍、饶宝莲、吴深龙成为第39期佛山专辑《节味岭南》的主角,他们通过解读一件件佛山年俗工艺品,讲述非遗匠人匠心的故事。  

  《探索·发现》是央视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其中,《匠人匠心》栏目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全景展示神州大地上众多手艺与手艺人的现状与发展,着力通过央视这一国家级媒体平台对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宣传,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正如主持人所言,佛山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佛山木版年画、佛山铜凿剪纸、佛山金箔,这些古老的工艺是节庆必不可少的装点,它们不仅将佛山人喜庆的日子点缀得熠熠生辉,还是佛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纪念师父

  年画女侠复刻《佛山秋色》 

  纪录片首先放映了有关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的故事。主人公刘钟萍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由于对古老手艺的偏爱,她转行进入佛山木版年画领域。经过多年学习,去年她决定尝试复刻师父的代表作《佛山秋色》,以此纪念过世的师父。 

  微信图片_20210108144612.jpg

  佛山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传承人刘钟萍。  

  先去南风古灶木匠铺找到一块合适的木板,刘钟萍开始了刻版工艺。“这是一次木头与刀的对话,更是对手艺人的严苛考验,要在方寸中保持线条的简练流畅,师父曾对我说,雕刻的要义只有细心二字。”节目中,刘钟萍坦言,为做这件作品,她的每一次落刀都分外谨慎,她希望能够尽量雕的与师父的原稿一致;这道工序既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还要保持线条简洁流畅,而这一切都需要以刀代笔,一刀走错,前功尽弃。 

  刘钟萍完成的每一套雕版都有一个固定形象,先将雕版染色,然后按顺序依次印上宣纸。每次只能完成一种色彩的印刷,比对着墨线,要将色块完全落入线条中,不能有分毫偏差。“然后进行红、绿、黄色套印,准确对位,过一点都不行。”刘钟萍讲述着作品的制作过程。 

  微信图片_20210108144624.jpg

  刘钟萍复刻师父的代表作《佛山秋色》。 

  套印完毕后,刘钟萍会将人物面部五官进行精细化加工,这道工序被称为“开相”;而人物衣饰上的花纹用线条流畅的写金描银渲染,俗称“写花”。作品出炉后,刘钟萍将《佛山秋色》带到了小学课堂上进行教学,当孩子们亲手刷出一张张年画,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对此,刘钟萍谈到,佛山木版年画借鉴和吸收了佛山民间剪纸、铜凿写衬、门盏花钱等民间工艺的制作技巧,在色彩上大面积使用红丹、绿、黄等大色块套印,画面富丽堂皇,熠熠生辉,是过去佛山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年俗用品之一。

  师徒合力

  创作铜凿剪纸《佛山新八景》

  除年画外,剪纸也是佛山节庆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一张铜箔数种色彩,在一凿一刻间幻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这就是佛山铜凿剪纸的独特魅力。

  去年,佛山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永才与徒弟饶宝莲合作创作铜凿剪纸作品《佛山新八景》,内容融入佛山有代表性的景观跟文化元素。《佛山新八景》长达2.66米,这样的尺寸对于以往的铜凿剪纸作品而言,是极为少有的。

  创作时,饶宝莲几乎屏住呼吸,才能让线条一气呵成,“铜凿剪纸的‘凿’妙就妙在在铜箔上击打出的圆点,凿而不穿、凸而不破;佛山八景每个图案都不同,方寸之间要做到颜色渐变有层次,必须配色精准、填色一丝不苟。”

  为避免铜箔氧化,饶宝莲尝试在表面镀上黄金。同时,她在雕刻上大胆地采用了立体浮雕法,让铜凿更具立体感。这一切都是为了要将佛山失传的铜凿剪纸以最好的姿态展现出来,使老手艺具有新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210108144628.jpg

  佛山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饶宝莲。

  作品《佛山新八景》完成后,陈永才和饶宝莲将作品捐给了佛山档案馆。陈永才谈到,这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面积最大的铜凿剪纸,在师徒的探索之下,这门特殊的手艺又重新焕发生机。

  微信图片_20210108144632.jpg

  作品《佛山新八景》完成后,陈永才和饶宝莲将作品捐给了佛山档案馆,这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面积最大的铜凿剪纸。

  为陶牛贴“金”

  祝福大家新年大展宏图

  南海金箔锻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深龙自18岁跟父亲学习金箔锻造技艺。多年前,他将手艺传给儿子吴炜全,希望儿子能给这门古老的手艺注入一些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210108144635.jpg

  南海金箔锻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深龙。

  吴深龙谈到:“捶打是金箔制作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力度和捶打方向都要精准,力度过大,金片容易被捶打开裂,功亏一篑,也不是用阴柔力打下去,那会让金片粘在一起。”吴深龙谈到,过去,金箔锻造技术是在家族中传承,近年来,吴深龙开设公益课堂,为的是打破壁垒、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这门手艺。

  微信图片_20210108144638.jpg

  吴深龙用金箔为陶牛贴金。

  吴炜全大学读的专业是商贸英语,如今他选择子承父业。父子俩除了继续为庙宇佛像贴金箔之外,还扩大了金箔的应用范围。尝试开发一些小件的金箔饰品,比如木梳、书签、挂饰等。在南海的一场公益课堂上,吴深龙将一片片金箔贴在一款陶牛身上,陶牛顿时变成一只金灿灿的金牛,让在场的学员们赞不绝口。

  欲一览这些佛山非遗风采?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登录央视节目官网进行观赏吧。

  文字:佛山日报

  图片:央视频道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华康道13号 邮编:528315 电话:0757-28330897 E-mail:fsmuseum@126.com
粤ICP备05076851号 Copyrights @ 2018 foshanmuse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200号

Copyright © 2018 佛山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