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提要] 祖庙北帝诞庙会是佛山传统的民俗信仰活动,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保存着丰富的岭南传统习俗和民间工艺。本文采用了理论和实地调查采访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描述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的盛况和历史渊源,探讨怎样保护好祖庙庙会,以及怎样发挥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作用。
关键词:佛山祖庙 北帝诞庙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多姿的优秀文化。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构成泱泱大国丰富多彩的浩瀚文化长卷。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早在唐宋时期,佛山就成为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至明清时更是鼎盛一时,与北京,汉口,苏州为全国的“四大名镇”。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武大帝的神庙。祖庙北帝诞庙会是佛山最重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2006年5月,佛山“北帝诞庙会”入选首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名录,2008年2月,“佛山祖庙庙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加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这个优秀的文化传统迈出了关键和至为重要的一步。
二、佛山祖庙北帝诞来源和祖庙庙会
1、北帝信仰和佛山祖庙
北帝,又称玄武,真武大帝等,是道教最重要的神仙之一。北帝的来历和得道在《四游记•北游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北帝原为玉帝一魂化身(或云三清),投胎净洛国皇后腹中,开皇二十五年三月初三午时,从皇后左肋出生,取名玄元太子,十四岁元宵节观灯得斗母元君点化,入武当山修炼,四十年而成,玉帝封为“玉虚师相北方玄天上帝”,管三十六天将,八十二化身。年逢九月九日、十二月廿五巡游天下,验查善恶。......永乐三年,黄毛鞑子反叛,我主兵败危难,祖师手持宝剑,带三十六天将,驱动风雷,把鞑子头目杀尽。后永乐帝下旨建造金殿,塑金身,起三十六殿、七十二宫。天下万民,纷纷而来,香火鼎盛,永受朝拜。① 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造神运动,北帝的地位逐渐尊崇。北宋时被皇帝册封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元代又册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朱棣(1403-1424在位)通过“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在夺权过程中,利用姚广孝、金忠等道士、术士为其出谋划策,制造舆论,夺取皇位后,更加利用道教徒为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服务。在朱棣的崇道行为中,特别一提的是他对于道教真武神的崇拜。不仅亲撰《御制真武庙碑》、《御制太岳太和山道宫之碑》说他:“靖难”之所以成功,全是因为真武大帝的“阴翊默赞”,并大肆宣扬,歌颂其功德。②明成祖对北帝的礼奉,使得北帝的地位更为尊崇。
祖庙相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元至明,皆称祖堂,又称祖庙,以历岁久远,且为诸庙首也”,③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黄萧养农民起义军进攻佛山,北帝“显灵”布“鸟阵、蚊旗”助阵,“贼屡攻而屡败之,而相持累月弗退”。④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陈贽疏奏朝廷,景泰皇帝敕封祖庙为灵应祠,并赏赐匾额、对联,从此祖庙正式列入官祠之列成为“国朝祭典”。其后,官府的重视和支持;乡绅侨民的认同;以及编造的一系列 “劏仔石”、“圣榕”等北帝显灵的故事,祖庙也变得越来越神圣,其正统的地位,有求必应的灵验,逐渐超越一般的神庙成为佛山人心目中的精神寄托,而独享尊崇,祖庙三门的对联“廿七铺奉此为祖,⑥亿万年唯我独尊”,恰如其分的概括了祖庙在佛山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分量。
2、祖庙北帝诞庙会
北帝诞庙会是一年当中北帝崇拜仪式中最隆重的一种。中国人相信神和人一样有生日,为酬谢神恩,每逢三月三北帝诞辰的日子都会举行隆重的贺诞仪式。祖庙北帝诞庙会的起始时间已不可考,现存祖庙三门内石碑《重修庆真堂记》记载:“自前元以来,三月三日,恭遇帝诞,本寺奉醮宴贺。其为会首者,不惟本乡善士,抑有四远之君子......供具酒食,笙歌喧阗,车马杂逯。看者骈肩累迹,里巷雍塞。”这块明代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的碑记描述了元代以来祖庙北帝神诞活动的盛况。烧香、拜神、祈福、演戏酬神,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不仅有本地居民,而且还吸引了附近各乡镇的信众前来,贺诞的人群把“佛山村”狭窄小巷挤得水泄不通。佛山地处偏僻的南疆,开发的时间较中原地区晚,据史料推测土著居民聚居地“佛山村”大约在唐初形成,至北宋晚期,中原士族大量南迁定居并在此地繁衍生息,为佛山的乡镇化发展奠定人文基础,而祖庙北帝的存在,对维系乡民乡情、团结部族、提供精神保护等起了关键作用。因此北帝诞庙会不仅仅负载这人们祈福娱神的功能,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发挥整合社区、维系亲情的作用受到乡民的重视,达到欢乐和谐的作用。
北帝诞庙会是一年当中北帝崇拜仪式中最隆重的一种,仪式包括:赴庙拜祭、贺寿开筵、烧大爆、演戏酬神、北帝巡游等。《佛山赋》写道:“故乡人于是日也,香亭所过,士女拜瞻,庭燎彻晓,祝寿开筵,锦衣倭帽,争牵百子之爆车,灯厂歌棚,共演鱼龙之曼戏,莫不仰神威之显赫而报太平之乐事者也。逮所游既遍,而真君亦返辕登座,代造物以成岁功矣。”由此可见北帝诞的盛况,而烧大爆和北帝巡游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
(1)烧大爆和抢花爆
烧大爆就是在祖庙门前燃放爆竹以享神,还包括抢花爆的习俗。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详细描述了这一盛况:佛山有真武庙,岁三月上巳,举镇数十万人竟为醮会,又多为大爆以享神,其纸爆大者径三、四尺,高八尺,以锦绮多罗洋绒为饰,又以金缕珠珀花叠子及人物,使童子年八、九岁者百人,倭衣倭帽牵之,药引长二丈余,人立高架上遥以庙中神火掷之,声如丛雷。震惊远迩。......凡三、四昼夜而后己。⑦
大导演徐克在电影《黄飞鸿》里再现了佛山抢花爆的习俗。抢花爆其实是抢花爆炸开是飞出的小铁圈,就像今天的橄榄球运动,讲究相互间配合与掩护,抢花爆者多以集体为单位,有人数限制,一般是由宗族或会馆的人员组成大约20、30人的队伍参与。人们相信抢得花爆的人,来年一定得到北帝的赐福而“生理饶裕”,所以人人奋勇争夺、场面热闹非常。烧大爆的欢庆场面在今天已经难以见到,根据学者罗一星的观点:北帝诞烧大爆的习俗跟北帝降生之时,“瑞星天花、异香宝光,充满王国”⑧有关。烧大爆习俗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迎合了中国人喜欢看热闹、凑热闹的习性,其轻松欢乐的气氛,富有竞技运动性质,给仪式活动带来无限乐趣。
(2)、北帝巡游
北帝巡游是北帝诞庙会另一项重磅节目,《佛山忠义乡》记载:“三月三日,北帝神诞,乡人赴灵应祠肃拜。各坊结彩演剧,曰重三会。......神昼夜游历,无咎刻宁,虽隘巷卑室亦攀銮以入。......四日在村尾会真堂更衣,仍列仪仗迎接回銮。”⑨ 可知北帝巡游的时间是一天一夜的,有“肃静”、“回避”、“紫霄宫” “玄天上帝”等8对16件木雕宫伞形高脚牌仪仗开路,之后是铜铸八宝仪仗和兵器仪仗,北帝小铜像端坐在神舆上,在八音锣鼓的吹奏下威风凛凛的在镇内巡游。各街坊摆好宴席,点好香烛恭迎北帝,北帝神舆所经的路线是有规定路线的,而且除了晚上在会真堂歇脚外绝不停舆、也不走回头路。
神的出巡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活动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祭祀仪式。现在珠三角很多乡镇、潮汕地区还保留有这一古老的仪式。北帝巡游是为了亲民,近距离接受信徒的膜拜,展示北帝和善、礼贤下士的一面。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巡视地盘,加强对所属领土的控制。从而加强社区凝聚力。⑩
3、祖庙庙会的发展与变迁
佛山在明清时期经济迅猛发展、人口稠密、社会生活富足、安稳,是北帝诞庙会得以举办的物质、人文基础。当这一条件不存在或条件不成熟时,北帝诞也就举办不下去了。据老人回忆大概在1937年左右,由于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深入,佛山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市面一片萧条,祖庙北帝诞庙会活动也是在那个时候终止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民间信仰得到尊重。在80年代末,祖庙开始出现在北帝诞当天群众性自发性的拜祭祈福场面,恢复北帝诞庙会传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良好的形势下,作为祖庙的管理者也本着开放思想,为群众着想、尊重民俗传统的方针,于2003年起逐步恢复举办祖庙北帝诞庙会,对庙会仪式、方向做了完整的规划和设想:以地方传统文化为卖点打造全新的、丰富多彩和富有民间色彩祖庙庙会,在原有的仪式上增加了舞龙舞狮、武术杂耍等佛山传统游艺民俗的表演;“道教音乐会”、“道教文物展”;乌丙安、叶春生、刘志文等民俗专家的论坛会和讲座;此外还有说书的、有街头卖艺的、有印木版年画的、有卖跌打药酒的、还有地方小吃以及文艺表演等等,大大丰富了庙会的内容,更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抛弃了不健康的元素;注意对非遗项目的挖掘,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和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北帝诞庙会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范围
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a、口头传说,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b、传统表演艺术。c、民俗活动、礼仪、庆典。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e、传统手工艺和技能。f、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⑫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酌体现。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文明逐渐削弱乃至在部分地区捎失,民众生活方式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给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之逐渐地失却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因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手段、范围与力度,也已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客观现实。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3、祖庙庙会的重要价值
祖庙北帝诞庙会作为佛山最大的群体性活动,有着广泛的全民参与性,极力彰显北帝的灵应、地位的隆崇,显示着鲜明的世俗性和对佛山社会发展史的重大影响,是民俗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统一;是融宗教性、世俗性、娱乐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宗教礼仪活动,几乎包括了宗教社会学所提到的宗教仪式具有的所有主要社会功能,如社会控制、社会整合、规范行为、心理调节、娱乐等等。祖庙与佛山历史密切相关,北帝崇拜现象是由北帝神到北帝信仰的历史演变过程最集中的表现,它渗透到佛山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刻反映出佛山由农耕文化逐步向工商市镇文化转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佛山模式,是研究佛山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城市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
北帝诞庙会中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展示内容,如北帝铜像、仪仗及各类秋色制品;北帝诞音乐中的八音锣鼓、木鱼、南音等民间音乐;神功戏中的曲牌、唱腔、武功;北帝诞活动大量使用的木雕神案、仪仗、金花、剪纸等艺术品,是是民间工匠们、佛山人民智慧创作的结晶,对佛山传统艺术品的工艺水平提高和市场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这些精美的传统工艺美术是包含工艺技能和工艺品的统一体,在作品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精巧的艺术构思、高超的手艺及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是具有根本价值的宝贵财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项内容中的重要一项。因此,北帝诞庙会的延续和繁荣对佛山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是构成正比关系的。
北帝诞庙会拥有丰富文化内涵,还不断加入一些民俗活动:传统的八音锣鼓柜、顺德杏坛北水村“柜色”、顺德杏坛昌教村花龙、南海叠南茶基村的敲击音乐十番飞钵、高明的“女儿屋”、还有唱龙舟、说书讲古、卖飞机榄、武术卖艺的都在庙会里找到展示的舞台,这些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因庙会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得以确保其技艺技术传承延续、弘扬光大,不断改进与提高、有所发展和创新,使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生生不息,流传百世。
北帝诞庙会期间,佛山人自发参与,扶老携幼,呼朋唤友,亲临祖庙,虔诚拜祭,祖庙内万人涌动,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这是对传统习俗深厚的凝聚力最完美的诠释。北帝诞庙会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今天还能焕发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智慧共同创造的结果,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保留了许多优良的传统与美德,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能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四、生存状况和面临问题
1、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民俗文化是有科学性的,是心理承载的精神粮食。北帝诞庙会体现佛山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是动态的民俗文化。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混淆了迷信和俗信的概念,使得北帝诞庙会没能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北帝坐祠堂、烧大爆等传统的内容已湮灭,庙会参与者多为老年人,年轻人不感兴趣,从事北帝诞庙会的主持及值事解放后相继辞世,承传已呈失传等等状况。有鉴于此,政府应加大对北帝诞庙会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制定保护工作的目标和方针,最大限度地减缓北帝诞仪式濒危状况。
2、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难题
祖庙庙会的开发、保护首先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滞后,技术贫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缺乏正确认识;缺乏法律保护的依据,既没有科学的界定和权威的说明,也未能列入《文物法》的保护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多年来祖庙北帝诞庙会一直在封建迷信阴影的笼罩下举步维艰、发展缓慢,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保护非文化遗产公约》、《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条例的公布,为祖庙北帝诞庙会的开发保护做出了清晰的指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组织者思想上的顾虑。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北帝诞庙会的真实性和整体性,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我们搞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最怕听到的两个词就是打造和开发……”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先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班开班式上坦言道。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但是开发和保护就像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开发会对非物质文化的原生态保护造成破坏,而过度保护也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以祖庙庙会为例,北帝诞庙会是除了春节、国庆黄金周之后第三个最重要的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作为祖庙的管理方多手段全方位的挖掘北帝诞庙会的内涵,既扩大了影响,又使北帝诞庙会这一千年盛事焕发活力,对保护祖庙北帝诞庙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佛山祖庙作为一个老景点,面临游客锐减,竞争压力大的难题。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票房的收益,主办方采取了各种办法做大做好北帝诞庙会。这就涉及到了怎样才能处理好开发和利用的关系,本来开发活用非物质遗产本无可厚非,但是无序开发导致文化遗产已经失去了应有的韵味,使庙会失去了佛山的特色,本来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逐渐被同化,就像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不论是开发还是保护,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只要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会变得不切合实际。北帝诞庙会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旅游开发时就难免会对遗产的部分内容进行变更和扩充,为了经济开发需要而利用传统文化遗产开发当代文化创意产品是应当给予支持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当代文化创意产品应当在推广时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区分,需要小心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
因此,祖庙北帝诞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框架内正确的得到良性发展必须注意:(1)熟悉相关政策法规,政府部门要给予足够的认识与支持。(2)树立品牌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3)合理开发利用,不能将开发置于保护的对立面,不要认为干预其发展。(4)思想要开放,眼光要长远,人才队伍的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
3、广阔的前景
佛山市政府在“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的战略目标。确立了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以文博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旅游业。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这千年的文化品牌,其丰富的内涵,是建设文化名城不可多得的资源。今天佛山祖庙虽然不再是传统社会的政治中心,但是作为艺术殿堂和佛山象征,每年还是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北帝诞庙会是佛山最传统,最广泛的民俗活动,必将以其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特色深深吸引游客的参观。近年来民俗旅游的兴起,为北帝诞庙会活动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五、结语
祖庙北帝诞庙会,有着广泛的全民参与性,是佛山市积极打造的、体现佛山民俗文化和城市魅力的文化品牌,展示了佛山在文化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正如乌丙安教授所说:“祖庙三月三庙会在全国所有三月三中绝对是拔头筹的,中国没有一个三月三像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庙会那样活泼健康,具有深刻、深厚、深情的文化情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北帝诞庙会也要适应发展的需要,去除陋习和糟粕,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只有把北帝诞庙会保护好,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而继续发扬光大。珍惜这次“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 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带来的良好机遇,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教育的宣传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严格保存和保管;是组织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群众艺术工作者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特别要注重发挥关心文化事业的企业和人士,以及文化团体和各类文化中介组织的作用;本着开放思想,合理开发的精神,把北帝诞庙会保护好,把佛山打造成为“民俗文化名城”。
[注释]
①余象斗:《四游记•北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②《道 藏》: 第19册 第640、642页
③冼宝干:《佛山忠义乡志•祠祀》卷八
④梁世徵:《佛镇灵应祠尝业图形》
⑤陈 贽:《佛山真武祖庙灵应记》景泰二年 该石碑现立于祖庙三门内
⑥廿七铺:指整个佛山。铺原义是指卒伍戌宿之所,这里兼有营戍里舍的意思。明景泰年间佛山政区以铺划分,共分为24铺,到清代中期又增加3铺,共27铺。
⑦屈大均:《广东新语》 卷16神器 第444、445页
⑧宗力、刘群:《中国民间诸神》第66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⑨陈炎宗:《佛山忠义乡志》卷三《乡事志》、卷六《乡俗志》
⑩钟国发、龙飞俊:《恍兮惚兮•中国道教文化象征》194页 四川出版集团
⑪节选自雅虎知识堂: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7022802552.html
⑫选自百度: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5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