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

返回列表
黄少强佛山精武美术活动行迹考论
作者:张雪莲  字号:【  
内容提要:黄少强是岭南画派承先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佛山的教学活动使岭南派画风在佛山得以传播并影响后世。本文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考据黄少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佛山精武体育会的活动轨迹,探究其早期的艺术思想与绘画风格。
关键词:黄少强 佛山精武会 美术活动

  2006年6月广东美术馆展出“丹青发嗟愤——黄少强诞辰105周年纪念展”,王璜生馆长在开幕式上说:“黄少强是岭南画派中艺术成就突出的画家之一,发掘这样被淡忘的艺术家,对于提醒现在的艺术家关注社会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州美术学院李伟铭教授认为“文献贫匮,是使黄少强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论著中迹近失踪者的主要原因之一”【1】。黄志坚先生曾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黄少强,宣传黄少强。”本文通过近期发现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黄少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佛山精武体育会的美术活动情况,探究黄少强早期的艺术思想与绘画风格,由于个人水平所限,谬误之处,祈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一、瘁全力服务精武 获最高荣誉嘉奖
  1909年,霍元甲为洗雪国人“东亚病夫”之耻,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中国精武体操会(1910年更名为中国精武体育会),该会“以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之国民”【2】为宗旨。到1925年,共建立了分会43所,分布于国内八省、东南亚地区十一埠【3】,广东的广州、佛山、肇庆、新会等地均有分会成立,是世界性的群众体育组织。当时的国情,与其说精武会是一个体育社团,莫如说是一所社会学校,其内涵远远超出了一个体育范畴,除武术外,所涉领域包括文化、医学、艺术等,开展有临池(书法)、图画、国语、摄影、曲艺、戏剧、舞艺、医学、旅游、雄辩等各项活动。如果说,上海精武会初创时候,八岁的黄少强还是少不经事的话,那么,1924年3月他在广州博文美术学校毕业后回到佛山,已是25岁的青年了,他从少年到青年的这个阶段,耳闻或目睹了精武会创立与发展,感受到精武精神的激励和鼓舞。
  1924年,佛山精武分会已成立三年,该会在佛山十分活跃,各种文事游艺活动丰富多彩,并创办了佛山陶洁女子学校和佛山元甲国民学校。佛山精武会的会员大多来自工商界、医学界及教育界,会内各种文化艺术等教学活动,均由具有专长的会员担任教师,传统武术的推广,开通民智、文化教育的需求为会员们创造了一个展示实力,展现才华的平台。在经过了“博学时期的博习国学、英文、中西绘事”【4】知识技术积累的黄少强,已立身社会,寻求事业的拓展,他加入精武会,这是一个锻炼人生和体现艺术价值的时机。据1925年11月黄少强获得佛山精武会颁赠银盾刻文“瘁全神为精武效命亦既有年”【5】,推算他的入会时间约为1924年底至1925年初。
  精武会向会员颁授盾牌,是有严格规定的。“凡会众有服务日久,纯任义务,或有非常之赞助,创始之勋劳者,经会众公决,以全体名义,公赠此盾。有得盾者,咸以为荣宠。……虽有十年服务,心力交瘁者,而身外物之酬赠,舍此盾外,例不许有他物焉,则其视为无上宝贵也。”【6】上海精武会创办十年后,组织发展已相当庞大,而获授盾牌者,仅得48人。
  黄少强以绘画见长,佛山精武组织者对其甚为欣赏,为他创造了发挥专长的机会。1925年夏,由梁敦远、萧剑农赞助,罗啸璈、冯明庵主编的《佛山精武月刊》筹备创刊,刊物分论说、小说、武库、乐府、杂俎、纪事、艺术、文苑、列传和余兴各专栏,黄少强被推选为艺术栏主任【7】,负责版面设计、专题撰述与组稿工作。为号召更多的市民加入精武会,黄少强承担了会内特设“工业炭相速成班”教学工作。为此,会刊纪事栏刊登了一则广告【8】:
  入精武会的大机会,学炭相的大机会。本会会员中有一位美术家黄少强先生,诸君虽未见面,想是闻名的。他的画学,无所不能,他的作品,无所不精。他对我们说,炭相是细致的工作,原可以独立的,不应加以美术的大题目来欺世人,失却真相。他又说画炭相的方法,得其秘诀,一个月就可以成功。……故趁这次机会,要求黄先生为会员多添一种工作,这是征求期内的非常利益。
  该班定名为“精武绘学馆工业炭相速成班”,在黄少强主持的精武绘学馆下设工业炭相科管理,新会员和续期会员,只要在志愿书上加填“绘学馆”三字就可免费学习,培训期为一个月,合格者由精武会发给毕业文凭。开课日期为1925年10月15日,上课时间是每天上午11:00至下午2:00。为了让人们认识黄少强,增加学习的信心,广告中还登出了黄少强的学历和资质材料:
  广州镜明写相学校毕业;广州后常美术夏令馆毕业;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前广州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广州博美专门学校毕业;前广州博美专门学校教员;前广州绿杨画室主任;上海中华美育会会员;广州美学馆毕业;前香港镜明写相支校教员;前佛山一一画社西洋画科教员;广州美学馆筹办。
在黄少强加入佛山精武会之前,精武会的文事部辖下已设有炭相部和图画部,炭相部主任是元甲小学校长黄功亮,图画(中国画)部由(蔡李佛拳名师)唐栋臣兼教,黄少强的加入无疑为精武会美术教学增加了师资人才。1925年11月23日,“工业炭相速成班”19名学员的80帧作品在会内举办了展览,精武会对黄少强的教学工作给予了好评。
  然而,这并非黄少强的美术教学所要达到最终的目的,他曾师事高奇峰、高剑父,深受艺术为人生的革命理念熏陶,他要培育的是具有灵性的艺术人才。虽然他在广州镜明写相学校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但“彼向不承认写炭相为美术之一,”【9】他认为创作应是“画家灵性的体现,”【10】绘画是“必须心、头、手三者之合作,如无内心情感,便不成为艺术。……如市上流行之擦笔炭相,与藉明信片以为画稿及千篇一律之镜店镶画,实搬字过纸之末技,何以得言美术?是特机械式之制造而已。”【11】黄少强期望用美术铸造具有灵性的坚毅国民。因此,当1926年元旦,“工业炭相速成班”在长兴街39号佛山精武会堂内举行了毕业典礼时,黄少强在精武会组织的“精社”宣告成立(图一),社员均是炭相班毕业的学员。社取“精”名,寓“唯精唯一,精益求精”之意;社旗图案设计为蓝色圆环中书“精社”二字,“精”字半出于环外【12】。笔者认为,这里蕴藏了三种含义:1、期望学画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圆环取众志成诚,团结合作;3、创作时能超于物外,得其环中,既承传统又具独创精神。黄少强曾说:
  艺术之从事者,忠实于自我之人生,使各能尽量而畅快以表现个人生活与情调于其作品上,尤当特别觉悟心为艺术所特别需要者,而时时养成伟大之心情,藉智力与手法之共同协作,以发挥民族之精神,光大地方之文化,并以安慰吾同情者,则岂特作家(黄少强自称)之幸耶?【13】
  发挥民族精神,弘扬地域文化,这就是黄少强创办“精社”的期盼。在黄少强创编了独幕剧《美术之谜》(图二)中,“精武操的效用,小可以为个人健康,大可以为人类谋幸福,你们都一齐皈依三星旗下盾形徽前吧”和“表现伟大的心情的创作品就是美术”【14】等言词,寓意深远,表现他的“美术救国”抱负。就目前所见佛山精武历史文献中,黄少强是唯一记载获得银盾嘉奖的会员。

  二、奋进的创作激情 积极的人生态度
  1925年至1926年,黄少强担任《佛山精武月刊》艺术栏编辑主任,创作了不少精武题材画,以下为部分图照:
  《爱而近路惨史》图,又称《霍先生之死》。是1925年夏黄少强据李佩弦口述霍元甲历史而创作,图中描绘患病的霍元甲,在上海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接受日本医生医治的场景(图三)。广东小说家区慵斋评说黄少强此图将日人秋津之阴险、看护之怀疑以及被病魔纠缠的霍元甲的形象均能一一表现,使人如身历其境。
  《精武女使》图,1925年创作。描绘1920年上海精武会陈士超女士来到佛山的街头,手持精武三星旗,宣传精武“体育救国”精神的场景(图四)。在陈士超来禅宣传后的次年,佛山精武会成立。
  《精武村头》图,1925年创作。描绘在幽深村舍屋顶上,高高飘扬着精武三星旗,精武精神已传遍千家万户(图五)。
  《国岂无人》图,1925年创作。描绘精武会员在接受特殊的任务,表达当国家危难时,精武人能为国出力,驱除外侮。(图六)。
  《新年》图,1926年元旦创作。民国十五年,即上海精武体育会创办十七年,国内外精武分会均以上海精武会为母会。图中展现精武人的开拓能力与精神(图七)。
  《伏虎》图,1926年创作。图绘精武会的三星旗和盾形会徽猛在虎头上耸立,寄寓精武事业如虎势般锐不可挡(图八)。
  《越秀山上之佛山坊》图,1926年创作。(图九)
  《造化图》,又称《前台倒塌后台起》,此图是1926年黄少强在广西梧州精武会前创作,时因开辟马路,会前戏台已毁,少强绘此图,寓精武继起有人。(图十)冯明庵曾为此图配诗一首:“前台倒塌后台起,起起塌塌长不已。人事自忙天自闲,于此构成世界美。”
  《若个女儿》图,1926年创作。描绘手执利剑,跃马奔驰的精武女子,威武不让须眉(图十一)。
  《精武之基》图,1926年为霍元甲逝世纪念日创作。化作霍元甲高大身躯的两座房舍,是上海精武会的发源地——闸北王家宅(图十二)。
  《征求优胜》图,1926年创作。图中描绘的是精武会旗、征求优胜奖牌和记载中国精武十年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精武本纪》(图十三)。
  除上列各图,黄少强还为《佛山精武月刊》设立的十个专栏绘制版头插图,为武库专栏李佩弦演示的精武基本套路之“大战拳”绘制89幅动作分解图。他以美术家投身精武,充分发挥其艺术专长。
  正如李伟铭教授所说,1926年黄少强(首次个人画展的作品)“习作大部分已经失传,使我们很难通过展览画刊印刷模糊的图版获得准确评价这些作品(特别是色彩部分的作品)的事实依据。”【15】那么,我们尝试通过黄少强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地点去理解他的作品。
  1925年10月,经过佛山精武会骨干何心平宣传发动,广西梧州精武会成立,佛山精武会选派国操副主任林君选,赴梧州精武会当国操主任。当时,广州、佛山、梧州、香港、澳门五地的精武国操主任组成了“南中精武主任联合委员会”,联系与交流十分密切。1926年3月,梧州精武会补行开幕庆典,佛山精武会以霍富卿为领队,组织26人队伍前往梧州助兴,黄少强为成员之一。
  据黄少强1926年发表的《旅程写生记》【16】,我们发现,他首次个人画展作品,梧州之行的创作超过百幅,经整理成附表如下:

1926 年 3 月 25 日

时间

地点

创作环境和作品名称

画数

14:30

佛山火车站

等待列车启程开始速写。绿杨初发,农人春郊放牧。《春耕》、《新杨》

2

15:15

车厢中

列车出发。三等车厢内作《车中》。

1

15:25

经南海小塘

车外山坡起伏景色。《小唐车次》、《小唐站左》。

2

15:40

车厢中

《一个搭客》

1

15:42

经南海狮山

一山隆起如狮首,有文塔、水闸、石梯等建筑物,即涂之。并绘羽荪画像。

2

15:46

列车行进中

《车外的景色年画般飞去》。(画展名为《年画般飞去》)

1

15:50

列车行进中

《如天上坐的车中见着春耕的农人怎样》

1

15:53

经三水西南镇

绿树如云,沙堤如漠,潺潺江水,有寻丈竹桥可渡,得稿颇清翠。《春江》

1

16:07

列车行进中

村叟手持竹竿和巨笠杂坐人群中,颇野致。《劳动者》(附题:还只有他才是我们车中的良伴)匏庵附诗而记。

1

16:15

抵三水车站

落站时,雨丝风片。《三水之塔》、《三水之城》、《三水之埠》。

3

16:49

往梧州驳艇上

与广州 60 余代表相遇驳艇,梧会欢迎各埠代表旗帜飘扬。《欢迎之地》。

1

16:52

往梧州驳艇上

河畔茶肆比列,茶客窗前欲饮,肆下小艇二三,竹篙杉柱巍然并立,隔岸远山隐隐,炊烟袅袅,野渡自横,大好国画材料也,急成《茶肆》一幅。

1

18:00

途中饭店

精武餐,狼吞虎咽图一,名为《饭堂里》

1

 

往梧州船上

暮色渐至,疏雨骤来,众人撑雨伞,让少强绘成第一幅水彩画。

1

往梧州船上

洋舶不来,夜月如晦,寄舟河中,颇起飘零之想,作《春宵风雨打孤舟》。(展览名为:《雨打孤舟》)

1

1926-3-26

6:15

往梧州船上

船外晨色熹微,晓烟未消,远山朦胧,鱼艇已放,景致清绝。作《渔舟》、《泛宅》、《晓烟》、《连环艇》。

4

6:23

往梧州船上

作《野店晓炊图》,忽闻鹧鸪蹄声,似有千百只,原来是明庵、匏庵两人口技,以匏庵口技逼肖。即题为:鹧鸪声过。(展览名为:《鹧鸪声里》)

1

 

往梧州船上

远望山上广植茶树,甚为奇观,作《山田图》

1

 

往梧州船上

山居小筑,竹篱茅舍,不必石柱铜环,幽致独绝。门前野花自发,无须培植之劳。此情此景,又岂城市人所得而梦想及之者,速写一帧《山居》。

1

 

往梧州船上

江流回曲,轮船飞驰,万山重绕,近呈赭绿,稍远则赭蓝,更远而红紫、青紫、而纯青,竟与天际一色。昔人作画,远山重叠处必分明而不混,仿如教师削改学生画山之迹,极奇观也。窃喜此为新得之会心处,急挥数纸。

 

6:34

往梧州船上

护轮高悬梧州精武体育会白地红字旗,飘扬于西江河上,精武主义,化行珠江流域,诚大快事也,涂之。

1

7:10

往梧州船上

中流杉排,连坠不断,上有茅屋,舟子栖息其上,仿若岛屿居民,存之以备一格。《茅屋临流》

1

 

往梧州船上

沿岸山坡,上有建筑,无论大小,均向上流,庙也,茅屋也,祠堂也,庐墓也,不一而足。任匏庵谓此堪舆家所言“食逆水”也,得数纸。

 

7:30

抵绿步埠

街市傍岸,地势高出水平线上,将及六七丈,石阶叠砌,居民上落经时,而运货上落,与取给食水,均须十百数级,以之入画,诚绝新之章格。绘《绿步之埠》

1

8:18

往梧州船上

船经一地,但见戏棚高耸,人影蠕蠕,知此方人之乐,正舞艺也。作《一个群情活跃的村子》

1

 

往梧州船上

舟车中为画最不易,窗外佳境正要追摹时,急流已逝,对象突变。再则奔驰之舟车,颠簸不宁,画册与笔端相接触时乃易为笔所使,非存其情而略其迹,则成功不易也,此景接彼景而成一图

1

9:40

船经悦城

石阶仿若绿步之胜,成两图《悦城》、《江头小筑》

2

15:40

往梧州船上

华表石与鸡冠石颇见形胜。遥望华表石,高数十丈,形颇突兀,向所见之山,如南宗之秀逸,今则北宗之雄伟也。作《远望华表石》,再进,正面、则面、自远而近,共得八帧,以四时所作之正面最理想。其石如斧,则尤是雄伟之北宗也,其旁隆起如岗,则尤是秀逸之南宗也。以之入国画,想有奇局。

8

16:35

往梧州船上

《疑是桃花源》

1

16:55

往梧州船上

左岸高坡,断塔颓毁,有火痕,题画《成住坏空图》。(展览名为《毁塔》)

1

17:12

到达梧州都城

晚霞在天,万舟云集。《都城暮泊》、《护舰》。

2

3 月 27 日

清晨

梧州大同酒店

晨起发现旅邸蚊帐的破洞,昨夜已由冯明庵用带备的精武笺作补,觉为一景。《旅邸帐破》

1

10:03

梧州精武附近大街

赴梧州精武会后携速写手册与冯明庵倘佯大道间。写《南楼遥瞩》、《南楼经雨苍苔遍》、《关庙进香》、《参神之妇》。

4

10:10

梧州锁龙桥畔

桥旁野店,村妇卖果,土人环集。明庵题为《竹壁铁瓦的野肆》。

1

10:15

梧州锁龙桥畔

作柳荫柴肆,有土人析薪其中。明庵又题为《燃料供給者》。

1

13:30

梧州北山

北山新辟公园,山巅尚保旧观,伫足纵观,则颓垣败瓦,蔓草荒丛,倍增怀感。全城在望,远塔如僧立,有足为画料者。《北山之巅》、《板屋桅樯笼暮霭》、《败瓦颓垣枯树根》、《疑是万里城》。

4

16:00

梧州北山

与冯明庵品茗,望窗外景致。《品茗》、《梧州之市》、《梧州外观》。

3

17:00

探访梁中表

为之挥毫四屏

4

3 月 28 日

11:16

梧州精武会前

前后得五帧。时方筑马路,会前戏台已毁,作《前台倒塌后台起》。

5

13:35

梧州合益戏院

梧州精武会以合益戏院为开幕庆典会场,作《会场之一角》

1

14:00

梧州精武会

梧州精武会节目,舞蹈画二,《舞女》等。

2

16:00

梧州精武会

梧州精武会庆典狮舞,作《北方之狮》。

1

3 月 29 日

上午

梧州合益街

晨起于梧州精武会附近之合益街作水彩画数幅

 

14:30

梧州精武会

为等待表演“星舞”会员速写十幅。《小憩》、《化妆室里》、《待舞》等

10

3 月 31 日

12:00 起

梧州锁龙桥畔

锁龙桥畔野肆,竹壁铁瓦,间作草阁,下有溪流,爱其野趣横溢,水绘一帧《半山半水近城郭》(展览题名《半山半水一孤村》)。东门赭赤之泥,蔚蓝之空,碧绿之草,颓毁之砖,对照之色,引起一种强烈之想,以激烈对照色调绘之,图中人物,颇有点缀。明庵题为《是谁身入画图里》,作《锁龙桥畔暮烟横》、《野渡自横》、《野店临流》等。

5

4 月 1 日

上午

梧州锁龙桥畔

重走桥畔选稿。魁星阁下,有夫人襁褓者,有缓行者,《魁星阁底归途晚》。北山亭下,宿草犹存,羊肠道上,泥色如血,有亭翼然,筑于山腰。作《半岭峨峨隔岸氛》。

2

中午

梧州西门

西门城墙剥落存古意。《荒烟蔓草孤城破》

1

15:35

返程船上

《山光》、《炊烟》。

2

下午

返程船上

船行颠荡,因本次水绘只九帧,拟再作水绘一帧,共为十数。于是观察自然,冀得兴余美感。时山暮已紫,水光照耀,山屋数橼,渔舟欲舶,颇足牵引余画笔者,因倚栏为水彩画一帧,格局颇有创意。《几家茅店映清溪》。

1

1926 年 4 月 2 日

3:00

船经肇庆

窗外渔火二三,灯光反映水中,宁静明澈,作平明灯色之图《渔火》。

1

10:00

三水至佛山火车

车厢内速写《明庵假寐》(展览题为《明庵》)、《行李车中》。

2

  九天行程,飞奔的列车里,颠荡的轮船上,喧嚣的梧州街头,黄少强笔不离手,沿途景物大量以速写法记录,水彩画得十幅。他深感“舟车中为画最不易,窗外佳境正要追摹时,急流已逝,对象突变。再则奔驰之舟车,颠簸不宁,画册与笔端相接触时,乃易为笔所使,非存其情而略其迹,则成功不易也。”【17】他重视描绘民情风俗,关注平民生活,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悲天悯人情怀通过作品真情流露,以快捷、准确的线条勾画刹那的观感。他爱画入骨,到达梧州入住后,“鸣钟两下,渐入梦境,竟忘带速写册,致令睡乡风景,不能入余画中,惜哉。”【18】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黄少强那奋进的创作激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处于“代谢时期”的黄少强,正在探求一条属于他的艺术创作之途。
  
  三、独具见地的美学理论
  黄少强曾发表多篇文章,以艺术的审美思维诠释其对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理解。
  夫艺术情感之事也,凡足以表现性灵者,类皆艺术之事。
  天然景物,有目共赏,审美之性,与生俱来,夫人而然也。顾自然之美,殊未能尽合人类超越之理想,于是善感之士,心有所触,辄欲得显彰之以为快。故凡能利用自然而加以理想化,籍各种适宜工具如颜料、凿刀、木石、金属、发声器、乐器、体态等表现个人意识与物象相融合而成之纯粹境界,与全人格之独立观念于作品上者,是之为艺术天才,其作品之为艺术品。
  黄少强在《艺术浅释》【19】中,认为艺术是作者性灵表现,对于自然万物的欣赏,由于角度不同,审美则各异。艺术家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创作中,运用材料、工具不同,产生不同形式的艺术。画家运用色彩,雕塑家利用凿刀,建筑师营造木石,文学家吟咏诗意,音乐家放歌曲艺,舞蹈、戏剧籍形态、声音而展现。他区分类艺术与美术两大概念,又将艺术分为两大形态,一是自由艺术;另一是附庸艺术。自由艺术偏重于表达作者思想意识,“盖纯然性灵之学也”。它可分成三个种类表现形式,第一种包括绘画和雕刻,它们都是用眼睛去感知事物,故又称之为“视觉艺术”,因作者表达对空间事物存在的感觉,是物质作用于意识,又称为“空间艺术”。艺术家通过眼睛感官事物形态而布局造型,因此也叫“造型美术”。其创作以“再现实在为务”,也可称为“再现艺术”;第二种包括音乐和诗词,它们均用耳朵感受,又称“听觉艺术”,表演时都需历时间,故也叫“时间艺术”;第三种包括舞蹈和戏剧,它们既占空间又用时间,既用视觉又用听觉,是空间和时间、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无声的舞蹈用有声的音乐去衬托,故又称“综合艺术”。附庸艺术大类包含了建筑、园艺和装饰,他们亦占有空间,又称“视觉艺术”。而美术大类,也包含了自由艺术中绘画、雕刻和附庸艺术中的建筑。黄少强解释了各种艺术的个性与共性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了他辨证的美学理论观点。
  《评舞蹈》【20】是黄少强从艺术观感角度对精武舞蹈表演的评论。精武舞蹈有其独特的形式,以国操的手法编成各式舞蹈,配以传统的广东曲艺进行表演,武舞结合,表现体育。他盛赞“佛山精武会国操主任李佩弦即为上海精武总会舞蹈主任,故佛会舞蹈实为天下先也”。然而,表演时“音乐同志横列舞台之中,实与舞蹈者以美形式之破坏而伤及舞蹈者之艺术价值。”黄少强在参加梧州精武庆典时曾绘《舞女》,图中题句“跳舞时,我看不真轻盈的舞女,只很清楚地见到那庄整的音乐家”,也表达了这种观感。他借用西方现代剧场舞台布置为例,希望革新“中国之哀沉剧台惯例”,使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和谐统一。他将多人舞蹈比喻成多人合作的绘画,单人舞蹈犹如画家独特风格。提议“精武式舞蹈,除动作上之需用国技,节拍上需用音乐外,余则背幕需要画学之辅助,衣饰需要色彩学之研究,颜面表情需要心理学之暗示。”从宏观到微观综合分析精武舞蹈的革新方法,观点与其中西结合绘画理论相通。
  《画家与画工》【21】一文,“酝酿胸中之志气,浩浩荡荡,流露于纸上,逸品神品,乃得而称焉。”而“刻画求工,终日斤斤于形色之论,习其轨而不化,极其事亦只可以能品称耳。”黄少强用精神与形色作为区分画家与画工、艺术与工艺的标准。认为艺术创作要心存诗意,意在笔先,这样才能涉笔成趣,法随意转。
  黄少强关注对儿童的教育,在《小学图画艺术教育谈》【22】中批评当时的小学教育不重视图画科目,“徒尚临摹,其刻削儿童个性,莫此为甚。即范以写生,而不鼓励其自由创作,徒见其刻意追摹实物,终陷形下之讥,去艺术教育之义为愈远耳。”他提倡艺术教育,要让儿童接触大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儿童创作时,为师者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不要苛求形似,使他们增添自信,当艺术修养渐进,他们自会产生完善的要求,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青年时期的黄少强在佛山精武会的系列美术活动中,表现出英气锐进的革新精神与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热爱绘画艺术,关注平民生活,乐于培育后进,重视儿童教育,作品生动传神,富有时代气息。他那自由的笔触与不羁的艺术才华,与其日后给世人留下神颓发乱,郁郁寡欢的印象仿如两人。倘若不是历经生离死别家族悲剧等种种磨难,黄少强的艺术之路还会更长。

注释:
1、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25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陈公哲《中国精武体育会章程》载《精武本纪》补篇16页,上海精武会,1919年。
3、罗啸璈《精武粤传》10页,广东精武会,1925年。
4、黄少强:《自述》,稿本,佛山,1942。
5、《黄少强个人绘画展览会纪念特刊》,佛山精社,1926年。
6、罗克己《授盾纪》,载《精武本纪》18页,上海精武会,1919年。
7、林君选《创办本刊之筹备会议》载《佛山精武月刊》第一期51页,佛山精武会,1925年10月。
8、《佛山精武月刊》第一期58页,1925年10月。
9、黄少强《艺术浅释》载《佛山精武月刊》第一期37、38页,佛山精武会,1925年10月。
10、《征求消息》载《佛山精武月刊》第一期55页,佛山精武会,1925年10月。
11、黄少强《为从事绘画诸君进一言》载《佛山精武月刊》第六期37页,佛山精武会,1926年3月。
12、《绘学馆毕业与精社成立纪盛》,《佛山精武月刊》第六期67页,佛山精武会,1926年3月。
13、同11。
14、黄少强独幕剧本《美术之谜》载《佛山精武月刊》第八期33-39页,佛山精武会,1926年5月。
15、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26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黄少强《旅程写生记》载《佛山精武月刊》第九期24-32页,佛山精武会,1926年6月。
17、同上
18、黄少强《艺术浅释》载《佛山精武月刊》第一期37、38页,佛山精武会,1925年10月。
19、黄少强《评舞蹈》载《佛山精武月刊》第二期25、26、27页,佛山精武会,1925年11月。
20、黄少强《画家与画工》在载《佛山精武月刊》第三期27、28页,佛山精武会,1925年12月。
21、黄少强《小学图画艺术教育谈》载《佛山精武月刊》第七期29、30页,佛山精武会,1926年4月。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华康道13号 邮编:528315 电话:0757-28330897 E-mail:fsmuseum@126.com
粤ICP备05076851号 Copyrights @ 2018 foshanmuse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200号

Copyright © 2018 佛山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