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木雕屏风芯鉴赏
一、简述馆藏木雕屏风芯
佛山市博物馆建馆数十年间,在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征集了一批建筑木雕构件,其中一组清晚期镂空云蝠纹地诗文屏风芯,现挂在接待室墙上作为装饰,向嘉宾展示其多元的文化内涵。
屏风芯一组共六件,每件纵横分别为125 ×39CM,四周有边框,通体透雕蝙蝠云纹为地,上刻篆体四言韵语四句。文字漆黑色,与透雕贴金衬地相辉映,鲜艳悦目。
屏风的样式有多种。在屏风的上部镶嵌雕刻有各种吉祥图案或花卉鸟兽芯件的比较常见。在传统建筑中,富家大宅的厅堂、居室普遍都使用屏风,因为它兼有障蔽间隔和装饰美化作用。这种屏风的规格少则6扇,多则12至14扇,这种单扇不能独立使用的屏风,又有称为屏门或屏风门。
这里六件屏风芯上雕刻的文字是:
(1)畸人乘真,横绝太空。超心炼冶,行气如虹。
(2)碧桃满树,红杏在林。是有真宰,遇之匪深。
(3)性情所至、与古为新。明漪绝底,古镜照神。
(4)杖藜行歌,柳阴路曲。着手成春,可人如玉。
(5)與率为期,取之自足。妙造自然,犹春于绿。
(6)少著春永,妙契同尘。缑山之鹤,庶几斯人。
二、浅析屏风芯上的文字内涵
屏风芯上雕刻的文字,源自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作品《二十四诗品》(简称《诗品》)。在文学史上,司空图主要是以诗论著名,他所撰写的《诗品》,以四言韵语咏述诗的二十四种境界,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对后世诗评有较大影响。
下面试分析屏风芯上的文字涵义:
(1)畸人乘真,橫絕太空。超心鍊冶,行氣如虹。
这四句按顺序分别出自《诗品•五•高古》、《诗品•一•雄浑》、《诗品•七•洗炼》、《诗品•八•劲健》。
“畸人”,就是道家心目中的理想的人物,是既无“机心”在胸、又无“机事”缠身的超尘拔俗之人,与世俗追逐名利之人有天壤之别。“乘真”,即乘天地自然的真气而上升天界。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为“真人”,《庄子•天下》说:“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真人”之名始此。《楚辞•九思•哀岁》也有“随真人兮翱翔”句。司空图原作是“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纵。” 写与自然同化的“畸人”精神境界,来说明“高古”的特色。“畸人”,也指不合于世俗的异人。孔子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侔于天”即同乎自然,也即是所谓的“真人”。“超心炼冶”,是说非人为雕琢之冶炼,而是以超脱世俗之心,于意想中“炼冶”,则自然落尽一切杂质,而显其素洁本体。实质是说诗歌的一种境界,诗境务必达到一种自然纯净、返归本体,而绝无世俗尘垢之掺合的状态。“行气如虹”,是“真人”、“畸人”从风而行的姿态气势,他不同于一般经由人力奋斗而达到的“劲健”,这种“劲健”的力量来自于自然本体,充满了阴阳和合之元气、真气。
(2)碧桃滿樹,紅杏在林。是有真宰,遇之匪深。
这四句按顺序分别出自《诗品•三•纤秾》、《诗品•九•绮丽》、《诗品•十一•含蓄》、《诗品•二•冲淡》。
“碧桃滿樹,紅杏在林”,是对天然的绮丽景色之描写,满树碧桃与林中红杏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写风光秀丽的诗境,但绝无浅俗鄙俚语。描写具体,刻画细腻,又毫无人工雕琢痕迹,而显出一派天机造化。它清晰可见,明白如画,却使人感到韵味无穷。“含蓄”也是中国古代意境的主要美学特征。“真宰”,指宇宙的主宰者。即指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冲淡”是另一类重要诗境,它与“雄浑”等品是一种互为补充,此种冲淡之诗境,实乃自然相契而得,决非人力之所能致。诗人偶然遇之,心目相应,正如《诗品•冲淡》原句“遇之匪深,即之愈稀”也。
(3)性情所至、与古为新。明漪绝底,古镜照神。
这四句按顺序分别出自《诗品•十八•实境》、《诗品•三•纤秾》、《诗品•十三•精神》、《诗品•七•洗炼》。
“实境”一品是说有些诗境看来似乎是具体写实的,但实际上都是“应目会心”,合乎自然之作。“情性所至”是说诗人善于在心物相应、灵感萌发的刹那间,抓住心中目中所涌现的境界很真切地把它描写出来,而这样的景致高雅自然,含而不露,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精神”就是说诗境的描写必须体现出对象旺盛的生命活力,事物的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变化。“明漪絕底”,是以清澈见底的流水比喻事物栩栩如生的生气和活力,展现出其饱满的精神状态。“古鏡照神”是说古镜并不一定能照出人形貌上的纤细之处,但却最能从中看出真实神态,因为它在朦朦胧胧之中,要靠你的想像力去补充。
(4)杖藜行歌,柳陰路曲。着手成春,可人如玉。
这四句按顺序分别出自《诗品•廿三•旷达》、《诗品•三•纤秾》、《诗品•十•自然》、《诗品•十六•清奇》
《诗品》中的“旷达”具有道家达人达观、摆脱“机心”、“机事”缠绕,超尘拔俗的精神。《诗品•旷达》原文“倒酒既尽,杖黎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是描述一种超脱了尘世,自然悠闲的生活。旨在表达一种理念:人生是短暂的,总是要死的,不必把世俗的功名富贵看得太重,只有把它置之度外,才会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着手成春”句在《诗品》中的前一句是“俱道适往”,“俱道适往,着手成春”,“俱道”一语,出自《庄子•天运》篇:“道可载而与之俱也。”道,即指自然,若能与自然而俱化,则着手而成春,无须竭力去追求。“可人如玉” “可人”,解释为可意之人。“如玉”,指品质高洁、风度闲雅的高士。”
(5)与率为期,取之自足。妙造自然,犹春于绿。
这四句按顺序分别出自《诗品•十五•疏野》、《诗品•九•绮丽》、《诗品•十三•精神》、《诗品•十四•缜密》
“疏野”一品本是隐居高士不拘泥于世俗礼法的性格特征,“疏野”的特点在真率而无所羁绊。“与率为期,取之自足”,是唯求与真率相约为期而绝无任何规矩约束,以这种隐居高士之悠闲自在的富贵生活,来象征一种天然绮丽的诗境。 “妙造自然,犹春於綠,”描写如春色之覆原野一片碧绿的自然之迹、传神之迹,而非人工之迹、形似之迹。
(6) 少著春永,妙契同尘。緱山之鶴,庶几斯人。
这四句按顺序分别出自《诗品•?•?》、《诗品•二十•形容》、《诗品•廿二•飘逸》、《诗品•二十•形容》
“形容”一品重在说明诗境之描写应以传神为高,而不以形似为妙。《诗品•形容》中后四句原文是:“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谓这一切都与“大道”一样,真实自然,不可以强力而致,妙合“同尘”之旨。世间一切事物在“道”的角度看来都是一样的,都是道的体现,所以只要巧妙地符合“道”的精神,才能脱略形迹而神情毕露,成为诗中之妙境。“飘逸”一品说的是“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的仙人独来独往、高傲脱俗的行踪,如“缑山之鹤,华顶之云”。緱山在今河南,据《列仙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又称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仙人浮丘生接他上嵩山,后他乘白鹤飞往缑山之顶。
三、结语
通过通过对屏风芯文字的逐一分析,我们发现两个问题:
(1)在屏风芯的第一段四言韵语之前,没有上款也没有引首印,在第六段文字之后,没有题识也没有印章,这些一般的书法常规都缺失了,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这套无款无印的屏风原来应为八扇或十扇,也有可能是十二扇。岁月流逝,一套完整的木刻作品失了群。可惜!
(2)屏风芯上的文字有明显错误之处:第一段中“行气如虹”的“气”字与第六段“少著春永”的“永”字,笔画完全一样,这是明显的错误。此外“少著春永”一句在《诗品》中查不到出处,殊深费解。结合到屏风芯上雕刻的文字,是一种颇为不规范的篆体书法,这大概只有把原因推委在当年的工匠身上了。
参考资料:《全唐诗》第六百三十四卷 034——057首